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官方网站

领衔压力触控技术的背后 中兴到底有怎样的策略?

随着2015年春季苹果新的12英寸MacBook和Apple Watch以及新近发布的iPhone 6s/6s Plus等产品上市,压力触控随即成为消费电子行业新的热点,由于苹果的压力触摸是跟线性马达进行编码联动,所以压力触控与马达的线性匹配才被行业关注起来。而苹果新产品也因为配备了这项新的触摸传感技术,可以通过Force Touch,设备可以感知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差别,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而成为吸引行业眼球的亮点。那么业内,尤其是手机厂商为何如此热衷于此技术?此技术背后又隐藏着厂商怎样的策略?

    众所周知,压感触控技术是指在现有手机平面操作的基础上增加第三种维度—重力感应,根据力度的不同,调用的菜单也有所区别。而苹果命名3DTouch技术是在压感触控技术基础上的改良,对手指力度的感应更敏感,分轻点、轻按及重按这三层维度。这一维度的增加,丰富了软件应用设计者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以全球首款搭载压力触控屏幕的AXON天机MINI为例,这款手机把压力传感功能集成到了密码解锁中。业内知道,密码解锁分简单密码和复杂密码,简单密码通常为4位,容易被破解,但很多用户为了好记和方便输入,都使用了简单密码。在和压力传感结合之后,简单密码变得不再简单。在输入4位数字时,用户可以在力度上做出区别,比如前三位数字轻点,最后一位重压。这样密码的输入依然简单便捷,但是破解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就算有心人偷窥到密码输入的过程,也因为不知道压力程度,无法破解。

    当然在压力触控给手机市场和用户带来更新更佳体验的同时,背后彰显的是厂商的创新实力。实际上,在推出支持压力传感的iPhone 6s/6s Plus前,苹果自己也是经历了3~4年左右的研发,并为此投入了庞大的工程师团队来改进硬件和软件。可以预计,在Android阵营,只有少数真正具备软硬件底层研发实力的手机厂商,才能在2015年推出具备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手机,而且基本上都是售价2000元以上的旗舰级产品。

    具体来说,想要在智能手机上集成压力触控技术,设计上的难度首先来自硬件。例如加入了新的传感器后,屏幕的厚度必定会增加,设计师必须在屏幕厚度和传感器精度上作出平衡。手机太厚会影响用户握持,传感器精度不够更会让技术失去使用意义,与此同时,因为屏幕厚度的增加,再加上要塞入重新设计的力度回馈部件,手机的机身设计和整体重量势必会受到影响,是增加手机的整体厚度还是削减电池的容量实现此消彼长?其次是即使硬件设计过关,要想发挥触控传感的功效,手机厂商必须在系统交互层进行重新设计。同时,操作系统不能只考虑用户的按压力度,要想深入地使用这个技术,还必须考虑用户是用哪一根手指、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位来对屏幕施加压力。这几乎影响到了整个操作系统的交互,而且还涉及到用户体验的改进和用户习惯的变更等因素。由此看,压力触控技术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厂商的创新实力。

压力触控改变游戏操作方式

    纵观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苹果还是Android手机阵营,压力触控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有大批厂商加入到竞争中,同时,软件厂商也快速跌进以使其在操控上适应压力触控技术。而作为一个创新技术,其发展必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生态链势必会在不断的跌跌撞撞中走向成熟,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从硬件、内容到整机厂商的产业形态。所以除了技术本身外,围绕该技术产业生态的建立才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例如前面所述的中兴,不仅率先发布了采用触控技术的AXON天机MINI,其已经流露出构建生态链的意愿,未来其或将压力触控核心技术厂商纳入到中兴序列,并将与第三方软件厂商建立战略级合作。而中兴此举,一方面说明中兴在创新科技方面具有前瞻性,借助其强大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全球化布局、以及精于技术研发的雄厚实力,可以最快将“黑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并迅速应用到其产品序列中;另一方面,中兴、、苹果等先后进入压力触控,证明该技术市场前景被看好,或许将因此改写智能产品触控产业的格局。

    实际上触控技术远不止应用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就像在2015年中兴分析师大会上其终端CEO曾学忠提出的智能手机将连接一切,与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建立紧密的功能连接,而压力触控技术或将借助中兴的力量拓展到智能家居等产业中的策略一样,触控技术的未来将不可限量,也是诸多企业竞争新的热点。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官方网站相关的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