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技总结了去年VR投资布局,可知主要着眼范围在硬件方面,特别是暴风魔镜、蚁视科技、亮风台等。他们融资基本都依靠自己研发的硬件产品。
目前VR硬件显示设备分为两种,一种以Oculus为例的PC端头显设备,PC端在体验感受和交互方面效果更好,但目前国内可以提供良好交互反应的头显设备厂商不多,大部分从国外购买,所以这就提高了硬件的成本;另外一种是移动端跟手机结合的头显设备,其中包括Google公司的Cardboard、的GearVR、一体机。
内容为王道的VR
除了硬件制造商外,在内容方面,利用手机端做VR内容的公司有很多,其中拿到融资的有像焰火工坊、时代拓灵、清显科技、魔视互动科技等公司。作为以VR内容开发融资的项目数量占目前总融资比重11%,主要以包括游戏、影视为主。由于VR设备强烈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游戏将抢先崛起,游戏领域投资的杠杆效应非常强,针对单个项目所投金额不多,但投中收益却非常可观。
优秀的内容可以吸引消费者,随着今年来内容供应商(简称CP)经验不断丰富,由硬件培养的用户群形成的一定规模,吸引更多CP进入内部开发,而VR内容不仅限于游戏娱乐,在教育、旅游等其他行业也要形成联动效应。
换句话说,VR教育或是VR旅游未来或许是投资VR行业的一个引爆点。但是这样的假设建立在与某个行业深度的合作基础上,例如像手术台操作培训,这种模拟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同时还可允许失败多次,让实习的医生在熟练操作后,在手术台不会有陌生感,减少手术失败率。但电科技记者在众多VR手术体验项目中,随机体验了其中一个“教你如何切开患者皮肤”的操作,发现体验的灵敏度远达不到实际,同时在多次尝试后,设备出现中断情况,十分影响体验者沉浸感。
由此可知,内容的好坏与制作效果有直接关系,很多VR内容的制作粗糙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所以如何把开发的内容跟VR设备完美结合是目前内容供应方需要做的工作。除了VR内容和硬件设备外,在做创投的还有线下VR实体店项目。
PC端VR设备由于昂贵、成本高,移动端体验有待提升,作为实体店的线下体验店升值空间被业内投资人士看好。从近期的几家在做实体店的情况来看,融资规模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体验店的规模也有从10平米向100-300平米空间发展。体验店一方面有机会成为C端平台的雏形,另外一方面也是重度VR游戏的最佳场所。
据电科技了解,和暴风魔镜国美体验馆开馆同时间的有北京时尚中心三里屯VR体验店,名为“乐翻天VRPARK虚拟现实主题乐园”,另外在大钟寺还有“身临其境VR主题公园”。另外还有陨石VR科技馆、抉择、谜之物语和爱琴海红星太平洋等VR体验店开张,面临这种玲琅满目的VR体验馆,投资需谨慎,特别某些打着VR体验公园的幌子,实际在店内,只有稀稀拉拉一排蛋椅供游客体验。这种依靠一次性消费吸引大众用户的销售模式,并不能长久,如能与某些主题类公园相结合,把VR技术嵌入到某个IP内容中,或许会吸引到特定用户。
目前线下体验店商业模式分两种,一种是B2C模式;另一种是B2B2C模式。前者直接面对C端,市场明确,但需要技术和硬件设备支持才能铺开来做,并不能大面积扩张。这66种模t式有点像有一段时间特别火的密室逃脱,大大小小的密室逃脱店开遍全国各地;后者B2B2C模式服务于B端,为线下体验馆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跨越地域限制从而迅速铺开,且由于其直接面对B端,容易实现现金流。
除了VR实体店之外,与行业垂直合作也是趋势所在。
与行业垂直结合也是新趋势
目前与VR行业结合的案例主要来自于旅游、房产、家装、教育、医疗等行业,A股上市公司提前布局,行业整合正在逐渐加速。作为与VR行业的结合,从目前来看,像“无忧我房”、“美屋365”这些企业2015年融资情况来看,VR投资对于这样与成熟行业合作来生产VR产品,并且有相关行业资源的企业更感兴趣。例如像家装行业的指挥家VR,其特色在于有设计即营销的理念,虚拟样板房可随时看到,在异地销售方案不用看图脑补效果,看房不用再了解开间进深,并且可实现多种设计风格室内设计。对于大多是设计公司和客户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片蓝海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更具有诱惑力。
VR创投圈跑的太快从VR技术层面来说,目前VR发展似乎有点慢,技术的不成熟,佩戴头显不舒服感给用户的感受总差那么点,但资本市场在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在生根发芽了,资本市场也需要逐步发展和稳定的过程,目前VR投资圈的蜂窝热潮出现其实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太多概念、太多炒作、太多热捧和假大空的数据让整个圈子都处在浮躁大环境下。业内人士认为,未来VR行业一定会朝着自然增长的态势发展,这是迟早的事。
一些初创的IT公司创始人曾经意气风发谈论着自己的产品,但是现在在大众视野内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唯有技术和内容的扎扎实实才能发展的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