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行动装置对于萤幕要求越来越大,却要越来越轻薄,加上越来越多电视要求窄边框设计,甚至要做到可弯曲,过去的玻璃材料已逐渐没办法满足这些需求,薄膜成为厂商争相投资的另一大重点。然而,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研究所所长刘军廷表示,在薄膜技术上,产业目前大多只能做到单片制成,成本较为昂贵。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材料使用率,工研院和日本国际大厂Komori今(27)日共同发表「非黄光之卷对卷超细线印刷技术」,是全球首次以低于20μm的精密导线印刷技术(fine-lineprinting)开发出窄边框薄型触控模组。
由于边框宽度取决于导线的线宽及线距,然而台湾较为缺乏这样的技术,目前一般网版印刷技术可量产的线宽约为60-80μm,凹版印刷也仅达到30-50μm。因此,工研院选择与日本Komori共同研发出可低于20μm的超细导线的卷对卷印刷机台,让厂商在软性电子印刷制程上切入新突破,未来导入生产线,将可提升全球的产品竞争力。刘军廷指出,希望透过次技术创造出差异化,帮助台湾甩开竞争对手,争取3-5年的技术领先时间。
此技术可取代昂贵的黄光蚀刻制程,透过将精密导线印刷技术导入触控制程,在超薄基板上以直接印刷方式(directprinting)进行导线制作,仅需一台设备即可取代黄光制程的图案化溅镀、涂布到显影、印制及蚀刻等7台机台,并将金属导线的材料使用率从5%提高至95%,大幅降低设备、材料及生产成本。
刘军廷表示,薄膜式不仅轻薄,且能够做成各种形状,这些都是玻璃所做不到的,因此薄膜将会是未来成长幅度最高的技术。而由于轻薄的超窄边框设计已成智慧手持装置的发展主流,薄膜式制程也逐渐跃升为厂商选择的主要技术。因此,尽管在新旧技术转换时,经常面临设备汰换所带来的成本问题,刘军廷指出,现在是由玻璃转为薄膜式最佳的时机点,这有助于工研院推广此技术,也让厂商对于汰换旧有设备的成本考量问题较小。
此印刷技术除了应用于触控面板,未来更可应用在OLED照明、下世代软性电路板、显示器、太阳能板等软性电子应用上。为了扩大其应用领域,刘军廷表示,未来将会以系统厂商为技术转移的首选厂商,预估明年将会开始导入量产阶段,而消费者最快可在2015年买到由此印刷技术所制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