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显示多次对外发表QD-OLED显示技术,并于去年10月份宣布计划投资建设真正的量产产能,将在牙山建设一条量子点显示器生产线,于2021年开始投产,目的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在LCD和OLED领域产能供应与价格的双重竞争。
事实上韩国两大厂都在去年底今年初对外吹风,表示将完全放弃LCD面板业务。其中三星未来的重点将转向量子点技术,包括对外采购LCD面板再加装量子点光学膜进行优化的QD-LCD显示器产品,同时开发集成量子点发光层的或外挂量子点光学膜的QD-OLED显示器产品;而LG则主攻自己的RGBCF+WOLED面板与显示器产品。
不过双方并没有对产能进行对等升级,都是采用了另外的新建产能来进行新市场领域扩张,对现在的低端LCD面板市场采取了舍弃态度,所以新建产能与原来的LCD面板产能相比,数量与规模上都小了很多。
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总体产能规模的缩减,造成三星显示和LG的面板部门人员大量富余。在没有办法全部安置这些富余人员的情况下,三星和LG不得不对面板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三星显示表示,自从三星显示器公司3月份决定停止生产液晶面板以来,申请公司早期重新安置计划的人数有所增加,包括收到越来越多的员工“提前退休”申请。
三星显示的发言人表示,面板从业人员的大规模的过渡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三星将会尽量减少正在进行的变革对员工的影响。到今年年底,三星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的员工将被分配到新的岗位。必要的程序步骤现在正在进行。
另外针对申请公司提前退休计划的员工将有资格获得额外的经济补偿,具体取决于他们在公司工作的年限和申请时的岗位级别。
与三星推行提前退体计划来缓解富余人员重新安置压力不同,LG采用了重组面板产线的方式直接清退的模式来裁撤面板富余从业人员,据韩媒报道,LG准备先把面板的高管削减四分之一。
此前LG也已经启动多次自愿退体计划来削减员工,包括所谓的自动化升级后对产线富余人员的进行的自愿退体计划。
但随着中国内地面板企业的扩产产能与高世代新建产能不断释放,凭借贴近市场服务和高世代面板经济切割效率等成本优势,韩国面板企业的自动化改造成本优势也快速失去,韩国面板产业链出现大面积的溃退。
实际上从前两年开始,韩国本土的面板配套企业就开始急剧收缩产能,以规避韩国面板产业衰退带来的风险与冲击,包括最主要的玻璃基板生产厂商和偏光片生产厂商。
目前多数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厂商,都仅在韩国保留了有限的产能供以后三星显示和LGD配套,其余的产能都已经关闭。
而配套的偏光片产能则差不多完全撤出的韩国本土制造,甚至LG把自己建设的偏光片事业部,也转卖给了中国内地的中资机构。
LG的偏光片事业部曾拥有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产能,不过,由于LGD没有投次超高世代线,韩国LG的偏光片事业部也没有跟进投资超宽幅偏光片产能,随着中国内地的超宽幅偏光片产能建成投产,LG的偏光片事业部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会被迅速赶超。
尽管韩国显示行业的出清,最大的受益方都是中国内地,包括产能转移与人才转移,极大的缓解了中国内地面板企业快速扩产过程中带来的人才紧缺与产能输出难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内地成了显示面板板最后一棒承接地,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好事。
目前全球的显示市场格局基本上分为三大块,中国内地持续扩大LCD与OLED的面板产能,打造全球最大的显示基地;韩国两企业三星主攻量子点显示应用,LG主攻OLED电视显示应用;台湾显示面板企业则在努力收回原来的LCD投资收益外,积极布局Mini-LED等半导体固态显示技术。
不过近十多年来,显示行业的技术突破,基本上都是由苹果推出的新产品与新型显示技术所主导,产能与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应用,才是显示行业真正的竞争力。这对于目前利用价格互相缠斗的韩国、台湾、中国内地三方市场来说,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是心里没啥底。
前段时间内部也传出,如果芯片业务开展不下去了,华为就转向显示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华为此举会不会也对显示行业带来破坏性的创新与应用,让之前各方布局的产能与技术付之东流,也成了业内关注的一块心病。